2024-05-28 04:52:11 | 百香果教育
【答案】:B、D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建设目标:
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今晚的新闻联播头条让几乎所有人大吃一惊,河北雄安设立国家级新区,推进京津冀一体化。
国家级新区本来不算特大新闻,据我获悉,因为过去20多年,中国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新区,每一年多就要设立一处,虽然也能上新闻联播,但并算不得震动全国的大新闻。这次中央设立雄安新区,直接跳过了十几处国家级新区,宣称要和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经济特区(并不在国家级新区之列)并驾齐驱,同时还用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来描述,可见雄安新区非同凡响,远不是重庆两江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可比。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18个国家级高新区都建在既有的直辖市、省会或计划单列市郊区,无一例外(舟山新区应视为宁波郊区)。现在雄安新区跳出京津,甚至跳出了毗邻京津的廊坊,深入华北平原100公里,和京津原有行政区均不接壤,发展思路也必然和原有的国家高新区不同。
那么,横空出世的雄安新区会承担什么样的职能呢?目前新区的总体规划图尚未公示,但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来考虑。
首先,和浦东、深圳相比,雄安新区少了水运和充足的淡水供应。浦东濒临长江、黄浦江;深圳地处珠江口,都可以利用船运降低工业成本,用河流满足工业用水,还能够通过海港与世界市场相连。雄安新区不具备上述条件,也不可能抽干白洋淀给工厂。再加上起步区只有100平方公里,几乎不可能大规模发展工业。
其次,北京本来也不是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2016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4762.50亿元,超过北京的4266.8亿元。何况金融需要产业集聚效应,北京的金融业又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北京的首都行政职能,并非像上海、深圳那样依托周围的产业带而形成,很难想象金融企业向雄安新区转移。
第三,既然新华社通稿明确指出分解“非首都职能”,北京的行政机关和军事指挥机构也不会搬迁,不要指望农业部或是国家税务总局搬到雄安。
这样排除下来,还能搬迁的就只剩下教育、科研、商业(非金融)等行业了。这时我们再看新华社通稿的前几条:
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
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
……
要保持环境,要发展高新产业,最后总结下来就是第一条的“绿色智慧”新城。不意外的话,教育和科研机构会优先搬迁,大型医院和非金融性的央企会随之跟进,然后剩余的土地向各大企业的研发中心、各大文化机构的创作中心、各大媒体的信息中心招商,从而培养一个生产非实体产品的超级新区。
这时我们回头看,哪些机构会优先搬迁呢。不意外的话,我猜大学将是被首先疏解的目标。目前北京有8所“985大学”,26所“211大学”,而上海重点大学的对应数字则是4和10。在8所北京“985大学”中,有三所带有“中央”或是“中国”的冠名,四所拥有“北京”的冠名,仅有清华大学不需要因为搬离首都而更名。再考虑到清华大学的标杆作用,我猜清华大学可能会成为第一个迁入雄安新区的样板单位。而有中国医科大学(沈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两个先例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学校也完全可能跟进。
河北工业大学实在天津
除此之外,中科院120个直属科研院、所、站,有42所集中在北京;力学研究所、纳米科学中心、理论物理研究所等机构纯粹只是因为历史原因才设于北京。在信息交流通畅,不会因为通讯问题影响科研的今天,这些基础研究单位完全可以迁出北京,给没有额外收入的科研人员一个稳定、安静的生活地点。甚至中科院总部也没有必要留在首都。
大学和科研机构搬了,接下来的事情大可以交给市场——新区土地供应充足,基础设施将不次于其他直辖市,电影、媒体、研发中心等机构也会纷至沓来。
最后,河北虽然靠近京津,却是全国罕见地没有211大学的省份(河北工业大学留在天津),长期以来也是全国人均教育经费最低的省份。现在迁入一大批教育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产业,想必也能拉动一下环北京落后地带的文化水平吧。
全国人均教育经费排行
总之,从目前的政策安排来看,雄安新区不会像已有的国家新区那样,依托工商业发展。而是将以教育、科研和附属的研发、创作产业为主。雄安新区可能将是中国第一个没有实体产品的生产型大城市。
百香果教育(https://www.bxgpmfg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雄安大学是985还是211的相关内容。
雄安大学不是985高校,也不是211高校。百香果教育
985一般指985工程。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一般指211工程。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211工程”正式启动。
2024-04-23 14:08:59
2025-02-04 16:03:17
2024-04-18 17:23:59
2024-06-11 01:55:51
2025-02-02 00:26:32
2024-05-27 06: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