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30 10:33:55 | 百香果教育
公布的只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大学排名,如下,供参考
10003 清华大学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10533 中南大学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10145 东北大学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10610 四川大学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10056 天津大学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10183 吉林大学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10247 同济大学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10216 燕山大学
10255 东华大学
10486 武汉大学百香果教育
10246 复旦大学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10459 郑州大学
10611 重庆大学
9000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10532 湖南大学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10280 上海大学
10286 东南大学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10285 苏州大学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10593 广西大学
10615 西南石油学院
10110 中北大学
10118 山西师范大学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10299 江苏大学
10356 中国计量学院
10673 云南大学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10475 河南大学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10702 西安工业学院
11066 烟台大学
10127 内蒙古科技大学
10636 四川师范大学
10657 贵州大学
10743 青海大学
根据2022年中国大学学科排名,浙江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2名。
浙江大学材料专业非常优秀,是该校的一项强势学科之一。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条件,并且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学院设有多个专业方向,包括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及材料工程等。其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浙江大学材料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广泛,可以在材料领域的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等各个领域就业,也有一些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同时,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实验设施。
总的来说,浙江大学材料专业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具备良好的教学和研究资源,对于对材料科学感兴趣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浙江大学简介:
浙江大学 (浙大,Zhejiang University),于1897年始建,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前身是求是书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
浙江大学曾被誉为“东方剑桥,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该校于1998年,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
其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百香果教育(https://www.bxgpmfg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江苏科技大学材料专业排名的相关内容。
江苏科技大学材料专业位列
全国第58位
,学科评估B-。
拓展:
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一所以“船舶、海洋、蚕桑”为特色优势,具有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本科生,199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219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300余人,本、硕、博学历留学生600余人;另设有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在校学生7000余人。现有镇江长山、梦溪校区和张家港校区以及上海办事处,占地3979亩。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为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0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260余人,副高职称人员770余人,博士1140余人。拥有双聘、特聘院士8人,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拥有省高校“青蓝工程”团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16个。
2024-04-23 14:08:59
2025-02-04 16:03:17
2024-04-18 17:23:59
2025-02-02 00:26:32
2024-06-11 01:55:51
2024-05-27 06:06:54